护骨4个“十年计划”
日期:2015-12-03 13:18:16 来源:中山市中医院
核心提示:如果把骨量看成一个银行账号,那么在二十多岁时就要“努力挣钱,少花钱”。喝奶、晒太阳、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、锻炼,能为你的骨骼“挣钱”,而生活上的坏习惯则会让你“大笔破费”。
骨量一生变化曲线
编者的话:俗话说,“人老骨先衰”,阻止骨质流失是一生的功课。美国《真简单》杂志最新刊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教授菲里西娅·柯斯曼等多位专家的文章,从20岁开始,以10年为一个阶段,都有具体的护骨重点。本报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娄思权予以解读。
20~29
养好习惯
娄思权教授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,人在30岁以前,骨的容积及质量随生长发育不断增加,直至骨骼发育完成,骨量储备达到自身的峰值水平。
如果把骨量看成一个银行账号,那么在二十
多岁时就要“努力挣钱,少花钱”。喝奶、晒太阳、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、锻炼,能为你的骨骼“挣钱”,而下面这些坏习惯则会让你“大笔破费”。1.不运动。经常锻炼有助于增加骨骼压力,促进造骨细胞形成,保护骨密度。每天进行20~30分钟的跑步和举重等运动最理想。
2.饮食不合理。吃肉太多会导致膳食总蛋白质过剩,进而增加尿钙的大量流失。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者发现,经常喝碳酸饮料的人发生骨折的危险增大,原因是其中的磷酸成分影响骨质沉积。咖啡和茶碱也会影响钙吸收,最好在饭后两三个小时再喝,对钙吸收的影响较小。
3.过度减肥和防晒。年轻人特别是女性,为了减肥,常以蔬菜和粗纤维食物为主,高蛋白食品摄入不足,导致营养不良,影响骨的生长发育和骨量。不少女性夏天担心晒黑,不爱出门或是抹上厚厚的防晒霜,阻止皮肤合成维生素D,阻碍了骨质的吸收。
4.吸烟酗酒。烟酒对骨骼的伤害一直没得到重视。大量研究已经证明,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,导致骨密度降低;过量饮酒会使肝功能受损,从而使维生素D的代谢受到影响,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。
30~39
学会减压
人在30~40岁时,骨代谢处于相对平稳期,骨量丢失缓慢,男性的总骨量会高于女性。除了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也要关注下面几件事。
1.学会减轻压力。此年龄段的人面临生活工作双重压力,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会抑制骨骼生长,加速骨质流失。抑郁症对骨骼也有类似的负面影响。因此,调节好压力有助保护骨骼健康。
2.当心药物风险。纽约蒙特法沃医疗中心骨骼健康中心主任大卫·哈默曼博士表示,治疗哮喘、炎性肠道疾病、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狼疮的皮质甾类药物,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等会通过干扰钙质吸收而损害骨骼健康。服用前最好向医生咨询,加用一些抗骨质疏松药物。
3.孕期补足钙。孕期胎儿需要从母体中获得大量钙。柯斯曼表示,如果妇女不能获得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,日后骨密度会大量减低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